凝聚青春力量 践行科学发展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共青团工作回顾
2007年6月第二次团代会召开以来,特别是2007年我院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成立以后,学院团委在院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学院党政工作大局,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为宗旨,大力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实施团建创新工程,开拓进取,主动作为,努力开创我院共青团工作新局面,为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团员青年的理想信念
7年来,我院团的工作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点,大力加强团员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努力提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依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MMD政治理论学习班、业余团校、主题团日活动等主阵地,推动青年学生理论学习活动深入开展。7年来,共举办MMD理论学习班七期,培训学员5903人;青马工程暨业余团校培训班六期,培训团学骨干1268人,培训业余团校学员1334人;开设专题讲座68场,观看专题视频资料11次,开展分组讨论8次,培训总课时达到150学时。坚持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从团员中发展和发展团员入党一般要经过团组织推荐,7年来,向党组织推荐5071名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为党的事业输送了新鲜血液。
7年来,我们通过团委委员学习例会、团学干部培训班、业余团校、政治学习、专题活动等途径,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开展有“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永远跟党走 争做新一代”为主题的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活动、“弘扬奥运精神 传承体院文化”青年学生论坛,喜迎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等。2010年以来,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在全院开展实施了以“增强团员意识、奉献创新成才”为主题的“1088”团日活动精品设计大赛。活动开展以来,各基层团组织累计开展团日活动330余次,创新性地将学生成长成才、学院专业特色和主题团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青年团员的团员意识和思想政治素质。
二、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为学院发展和稳定贡献力量
7年来,我院共青团组织积极响应学院号召,主动投入到学院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中。
2008年5月,在学院组织的为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同胞哀悼仪式和2010年4月为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集体默哀活动中。院团委认真贯彻院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指示精神,向全院广大团员青年发出倡议号召捐款捐物,开展了“心系灾区 烛光祈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团日、“我捐一元团费、短信捐款、心系灾区”等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并承办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省直青年赈灾捐助活动启动仪式。
2008年金秋十月,学院举行建校五十周年庆祝大会。院团委主动请缨负责来宾的礼仪接待、会务服务等工作任务,从全院团员青年中挑选200多名青年志愿者,集中进行形体、语言等接待礼仪培训,为校庆接待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院团委组织大学生艺术团的团员青年加班加点,刻苦排练,出色地完成了“情系郑大体院 共谋和谐发展”建校50周年校庆文艺晚会。
在2009年学院党建评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等活动期间,院团委带领全院各级团干,认真学习评估指标,收集整理支撑材料,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2009年9月,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欢乐中原——河南省教育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爱国歌曲大家唱”歌咏比赛(郑州一赛区)的比赛中,由院团委组织的我院师生合唱团演唱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最后以9.74分的优异成绩获得一等奖,同时我院荣获优秀组织奖。
在学院承办的2010年“宋河杯”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河南省第六届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第八届健美操锦标赛、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第六届武术、第八届健美操锦标赛、健力宝亚运啦啦队全国选拔赛、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大学生组、成年组(省直)比赛和一年一届的学院田径运动会等相关国家、省级和学院比赛中,院团委都认真按照学院领导工作部署,积极完成礼仪、志愿者服务等相关工作。
三、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一)校园文化活动百花齐放。一直以来,我院团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在具体开展活动中,除常规的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的学院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活动月、迎新生游艺晚会、女生节等,还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赴开封市驻汴71320部队后勤部汽车营慰问、FM94.4魏佳庆郑州歌友会、“谭维维全国巡回歌友会”等文体活动。学院连续四届艺术节期间,报名参加各项团体赛的团队达1296个,个人参加艺术节活动的达14000多人次,占在校生人数近80%。我们还积极组队参加河南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共荣获一等奖32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13项,17人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连续4届荣获“优秀组织奖”。被誉为“百团大战”的学生社团文化活动月已连续举办五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100多场,累计参加人数在15000人次以上。各个社团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吸引了广大团员青年热情参与。
(二)青年学生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我院团委牢牢把握“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方针,不断建立健全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组织引导青年学生通过搭建各类实践平台,增强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一是积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7年来,共组建9支省级暑期社会实践团队,60支院级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有近170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14000余份,举办多场文化讲座、咨询会,共回收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表9438份,撰写暑期社会实践报告6848篇;共建立实践基地15个,在省内外36所各类学校中建立了实践(习)场所。共获得团省委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9个,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21人,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51人;获得省直团工委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6个,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30人,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82人;各级各类媒体对我院暑期实践活动报道24次。二是组织落实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我省的扶贫县计划招募工作。几年来,共录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14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基层青年工作专项行动4人;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8人;河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三支一扶”28人。近年来,共注册志愿者5000余人,有1名同学参加了北京残奥会、2名同学参加了广州亚运会的志愿服务,800余名师生参加了在我院开展的无偿献血活动。
(三)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生机勃勃。为深入贯彻团中央和团省委关于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文件精神,我院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根据学院办学特色,积极建立省级、院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目前学院已建立见习基地12个,上岗情况和见习协议签订情况良好,提供就业见习岗位100余个。在历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克服体育院校的不利因素,积极申报、组织以研究生为代表的师生参与比赛,取得了一定成绩,7年来共有十余个团队获奖,实现了突破。
(四)媒体舆论宣传再创佳绩。学院团委围绕“两个全体青年”的工作目标,积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办好校内团学刊物的基础上,加强和中国体育报、河南日报社、郑州日报社等主流媒体的联系。利用“网、刊、板、站”四位一体,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团讯》和《大学生园地》是团委“核心”刊物, 至今已分别发行42期和87期,阅读范围由立足校园师生扩展到团省委、省直团工委、省体育局团委及各兄弟院校,在帮助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广播站——“体院之声”7年来播音4000余次,各种专题报道600余次。另外我们还利用网络、飞信、QQ群等现代传媒畅通信息渠道,提高工作效率。近年来,被大河网、东方今报、新浪网、河南广播电台等省级媒体采稿28篇;郑州日报、郑州晚报、郑州广播电台等市级媒体采稿45篇;省教育厅、团省委、省直团工委等上级主管部门采稿24篇。
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7年来,学院党委定期研究共青团工作,从人员、经费、制度、机制等方面全面落实省委青年工作会议精神,为学院共青团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先后有1名团干参加了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1名团干参加了郑州市二七区挂职锻炼工作,2名团干在校内换岗挂职锻炼,11名团干参加了团省委、省直团工委组织的团干培训班。截至2014年底,共青团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委员会下设8个团总支,2个直属团支部,101个团支部,4960名共青团员,占全体学生的比例为80.01%。院团委以实现“两个全体青年”为目标,积极推广宿舍建团、社团建团、自组织建团、网络建团等团建新模式。
7年来,全院各级团组织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为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服务学院稳定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累累硕果:一次获“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三次获省直“五四红旗团委”称号;五次获得全省及省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先进集体;二次获得省体育局系统优秀团组织奖;五次获得郑开国际马拉松优秀组织奖。2009年10月,在省直团工委组织的省直44所大中专院校共青团工作培训班上,团委负责同志被推选为省直团工委委员,学院被推选为省直共青团院校理事会会长单位。1人荣获全国“优秀团干部”称号;1人荣获全省“优秀团干部”称号;10个班级荣获得河南省“先进班集体”,12人荣获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31人荣获河南省“三好学生”称号;16位同志被评为省直“优秀团干部”;3个社团荣获得省级优秀社团;6位同学荣获省级优秀社团干部,充分展示了当代青年的主流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