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属各部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在感受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新成就新面貌的生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院团委决定,2018年继续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建功新时代
二、活动时间
2018年7月初至8月底
三、活动地点
深入乡村、社区、街道、厂矿、学校等地方,尤其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四、组织机构
成立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刘丹宁
副组长:曹兵、杜林涛、王鑫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院团委。
办公室
主 任:王鑫(兼)
副主任:王龙、李琳、李硕、李雪英
成 员:院团委工作人员、各系(校区)团总支(直属团支部)负责人、院属学生组织主要学生干部、带队指导教师、辅导员等。
办公地点:综合服务楼四楼团委办公室
五、活动内容
2018年,各系(校区)、研究生以及院属学生组织在广泛动员基础上,围绕理论普及宣讲、国情社情观察、科技支农帮扶、普及全民健身等9个方面,深入乡村、社区、街道、厂矿、学校,尤其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成立省级重点团队2支,院级重点团队7-14支,系级、班级团队若干支,学生个人自主暑期社会实践1500人次,每队5-10人组成的重点社会实践队伍,力争学生总参与量不少于1800人次。其中团队活动开展实践不低于10天。团属各部门安排负责人并填写相关的省级、院级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表(附件3)。团委审批后将按省级、院级重点团队的比例给予适当经费支持,本次暑期实践活动团委全体工作人员将深入青年下基层,分别参与省级、院级团队暑期实践活动。
各系(校区)团总支、研究生直属团支部至少组建1支网络舆论引导服务团(成员不少于5人),并于7月13日前将团队登记表(见附件)发至团委信箱:zdtytw@163.com 。网络舆论引导服务团组建情况将作为评先评优的硬性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各服务团成员要及时将发布的网文、评论链接和截图发送到团委邮箱,作为奖项评选的重要依据。
各级团组织重点推出以下实践团开展: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结合“青年大学习”行动具体要求,在学院学生理论社团和青马班学员中招募宣讲员,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深入校园、企业、军营、社区等青年密集的场所,广泛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面对面宣讲交流,积极宣传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2.“改革开放40周年”国情社情观察团。聚焦我省改革开放40年来的重大事件、重要地点、重点区域,根据“走线路、看变化、受教育”原则,通过深入挖掘改革开放相关的大事要事喜事,开展参观考察、国情调研、专项走访,观城乡新貌、看身边变化、听亲身故事,切身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性成就。
3.美丽中原实践团。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贫困县,到农村基层、城镇和社区,围绕环境污染、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气候异常、资源开发、自然灾害预防等,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
4.“追寻红色足迹•争做时代新人”实践团。充分依托河南红色资源优势,赴兰考、林州、济源等地,围绕学习践行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开展红色教育、课题研究、助学支教、特殊关爱等实践活动。
5.依法治国宣讲团。围绕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援助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6.文化艺术服务团。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开展艺术创作、惠民展演、全民阅读、文化普及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7.教育关爱服务团。围绕“情暖童心”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工程,依托青年之家、乡村学校少年宫等阵地,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素质拓展等形式的精准关爱志愿服务。
8.预防未成年人溺亡服务团。广泛开展防溺亡宣传教育,协助当地有关部门摸排无主坑塘、假期闲散在家的农村留守儿童等情况,调查了解各地未成年人保护特别是防溺亡工作开展情况。
9.足球等体育项目扶贫进乡村服务团。选拔足球专业学生及其他体育项目到农村基层为热爱体育运动却因经济条件有限、教学意识落后而得不到技术指导的少年儿童进行体育意识普及教育和技术指导,普及全民健身运动,推广健康生活理念,为推动健康中原和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六、项目申报与实施
1. 策划部署阶段(7月)
下发《关于开展2018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召开不同级别的动员会,让学生明白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与培训。各单位于7月13日前将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报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办公室,电子文档发至信箱:zdtytw@163.com ;联系人:王龙、李硕;电话:0371—63631051。
2.项目申报
各个实践队根据重点团队项目类型,结合我院实际和工作基础,选定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提交项目申报表,说明项目实施的背景及摘要、项目实施计划和预期目标等,各系请于7月13日前将《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表》(附件3)电子版报送团委办公室。
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织评审团,对通过初审的项目进行复审,确定为院级重点团队(复审结束后再行通知),其余为各系级重点团队,并推荐申报省级重点团队。
3.项目实施。项目立项后,以团队成员为主体和主导,严格按照既定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负责引导和协助。各实践队员团结协作,共同保证实践安全有序开展。在实践过程中,各团队应对活动进行有效监控,保留证明信、宣传单、活动照片、影像资料等,以备竞赛时进行核查。
4.项目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团队共同完成一套项目结项材料,于8月31日前将电子版报送团委邮箱。项目结项材料包括:
①项目成果展示材料(可为调研报告、活动纪实等);
②在微博、微信或其他宣传媒体上建立的本项目宣传阵地佐证材料若干(截图等);
③项目实施照片(最少5张,最多20张,照片拍摄规范,图像清晰,突出活动主题)。
④项目实施过程中拍摄编辑的DV短片(选交。以光盘形式提交)。
学院将根据项目申报书和项目结项材料进行综合评审。竞赛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并设“优秀指导老师”奖。同时,授予组织得力、成绩突出、社会效果明显的单位“优秀组织奖”。
七、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广泛发动。各级团组织要把此次活动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助推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不断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2.精心组织,注重宣传。各级团组织要精心设计活动方案,科学设置活动内容、把好活动时间节点、及时总结梳理。注重活动成果的总结和分享传播,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和大众传媒、校园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活动中优秀个人和事迹的宣传报道。院团委将择优推荐给省直团工委在河南机关党建网和团省委网站转载发布。活动结束后及时报送活动开展情况总结,至少向团委报送一份活动简报。(活动结束后三天内发团委邮箱,格式见团委网站下载页面,体院共青团QQ群64180327)。院团委将对在本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
3.务求实效,确保安全。各级团组织要在活动组织实施中完善制度规范、突出过程管理,开展必要的思想作风和服务技能培训,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带队指导。带队老师要切实负责,加强交通、食宿、人身、财物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和保障,特别是要高度关注极端气候变化和服务地区的自然。学生返乡后应主动与当地团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办公室、村镇党团组织或实践单位联系,接受他们的统一领导。实践活动结束后,由上述组织做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鉴定(表格盖章)。
八、活动安排
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利用专门时间对活动进行认真全面的总结,通过座谈、报告、展览、演讲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和效果;要表彰在活动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个人、集体和指导老师,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重点团队的总结材料要及时总结。学院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将在下半年适时召开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一批成绩突出的团队和指导老师,评选出一批社会实践优秀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
九、奖 励
9月10日前将各单位团队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实践团队总结材料、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表(附件8)报送院团委。学院将对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优秀个人和优秀成果进行表彰。根据每位同学暑假参加社会调查的情况、调查报告情况,由团队负责人及个人填写申请表(附件4、5、6)后,学院组织评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并对获奖同学给予表彰,并评选部分先进个人上报予以表扬。具体实施办法是:
1、先进集体、团队(占集体总数的15%);
2、先进个人(占参与学生总数的5%);
3、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评比(占参与学生总数的5%)
二〇一八年七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