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我系邀请北京冬奥会、残奥会冬季两项项目国内技术官员、运动系乒乓球教研室专职教师马宏剑,与我系全体教师进行线上分享交流。马老师以《助力冬奥,一起向未来——北京2022冬奥会冬季两项项目NTO工作汇报》为主题,从序幕、工作、装备、赛事管理、赛事运作、奥运精神等方面分享了他此次参与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收获和感悟。

首先,马老师讲到冬奥会比赛场地设施的选址,要从交通、海拔、气候、地形等方面考虑。其次,在赛事管理中,冬奥会的核心管理人员是外方专家,造雪、赛道规划等布置工作也由外国专家帮助完成。但是,中国团队成员在对赛道的布置、管控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目测调线手势,丰富了赛场管理方法,充分说明管理来源于实践。再次,马老师特别提到,在冬奥会中,中国使用了自主研发的冬奥设备,实现科技奥运、环保奥运,降低举办赛事的成本。例如,作为本次冬奥保障用车,950辆宇通客车以“零故障、零延误、零投诉”的表现获得各方赞誉。尤其是185辆宇通氢燃料客车表现最为突出,平稳运行、低噪音、长续航、低氢耗、冷启动等表现赢得了多方好评,向冬奥圆满递交了满意亮眼的“绿色成绩单”,彰显了民族制造业的品质魅力。最后,马老师还介绍了赛场管理人员、后勤、服务员、裁判员与运动员的比例,强调正是因为后勤保障有力,赛事组织才能如此高效。
交流期间,老师们不断提出与本专业相关的问题,马老师根据所见所闻进行了分析和回答,气氛热烈。通过交流,老师们了解了冬季两项项目背后的故事,对北京冬奥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专业在国际性赛事举办过程中的运用思路更加清晰。大家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今后,要延续冬奥会热潮,大力弘扬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