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三尺讲台,做合格引路人
袁慧侠
守三尺讲台,循循善诱,讲学科专业,道做人处事,迎来送往,时光荏苒。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更是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源泉,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守好三尺讲台,做合格的引路人。
1、立足三尺讲台,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和引导权
我通常会把整个课堂分为几个环节,明确每个环节具体的教学目标,掌控每个环节主要的教学任务,注意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做到环环相扣。例如在讲授体育新闻学概论课程时,在讲到体育新闻采访提问方式时,我不但准备了有关提问方式的具体知识,制作成清晰明了的课件,而且收集整理相关提问方式的案例,有正面的,也有值得商榷的。正面的案例,我提供给学生的是“杨澜访谈录”,郑智在获得“亚洲足球先生”后接受杨澜采访的短视频,中国足球一直备受国人诟病,很少听到他们自己对足球的看法,引导学生采访不能先入为主,即使是不受欢迎的人群,也要尊重他们的话语权。负面的案例是在日本大阪,冬日娜采访刘翔时提问问题的方式及具体的问题,这也是被很多媒体人批评的比较失败的采访之一。通过对比,让学生明了提问方式对采访成败的重要。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来调整冬日娜采访刘翔时提问的方式,感受不同的提问方式带来的采访效果。之后转入采访前的准备,不恰当的提问多是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没做好,怎么进行采访前的准备,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分为哪几个部分,在做准备工作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等,环环相扣,使整个课堂教学自然衔接。既有整体把控,又有具体的细节安排,要知道成功的教学离不开老师对课堂的把控和有效引导。
2、拓展讲台领域,做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翼齐飞
多元化的媒介生态环境,新闻信息的生产和传播突破专业限制,在媒介素养追不上媒介技术的时代,一定要引导学生自觉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恪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如在讲授新闻原则时强调,对新闻事实的报道要力求客观真实,对新闻观点的表达要不违背新闻专业主义原则,把事实层面和观点层面分开。遵守传播底线,不能违背政治原则和国家利益至上等原则,观点可以多元化,但不能罔顾事实,分裂社会共识,一个没有共识的社区是缺乏凝聚力的,也是会随时崩塌的。鼓励学生阅读不同类型主流媒体的文章及评论,并学会比较和判断。切记不搞课堂语言霸权,不能抹杀学生的创新。但是对于存在偏见甚至错误的观点,要进行及时的点拨和引导,善待那些积极发言的学生,挖掘、利用好学生的偏差资源,让它成为课堂教学的鲜活案例,引导学生在纠错中开启智慧,培养思政观念,有时这反而成就了课堂“无法预约的精彩”,成为意外收获。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观念的双重提升,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学习探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翼齐飞的课堂氛围。
3、以三尺讲台为阵地,“攻守”结合,相得益彰
在广告学教学活动中,把学校的广告学教育作为切入点,发挥优秀公益广告的教化作用,采用“案例+评论”的方式,将日常的广告实践和严肃的广告伦理道德考量结合起来,对事件进行分析梳理,并分解到不同的维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案例的分析,通过对广告实践中实际问题的描述,将案例与伦理的准则结合起来,引导读者进行广告伦理的思考,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道德的敏感度,有助于提升广告伦理空间的话语质量,有利于从不同层面建构广告伦理原则,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广告观念和消费意识。同时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阅读3篇最近1年发表在期刊上的相关论文,并选择其中一篇进行研读,对文中作者的观点进行分析,并敢于质疑,把具有代表性、充满时代感的热点问题挑选出来,引导他们展开辩论,“攻守”结合,相得益彰,以保证学习效果。
4、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
在课堂上教学中,我总是手握翻页笔,一遍讲解,一边在教室走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醒学生认真听讲,还可以发现学生在听课时出现的问题。现在的课堂,对学生干扰最大的大概就是手机啦,在上全院选修课时,我发现很多学生上课只带手机,坐下来后就开始玩手机,老师的课堂讲解成为背景,在教室中走动,学生会有所顾忌,会放下手机,关注一下课件,留意老师的讲课内容。课间我也会在教室转转,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他们关注的问题,听听他们对自己所教学科的认识及建议。在讲授广告案例赏析时,我让学生说出自己使用牙膏的牌子,并鼓励他们说出相对应的广告,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低头玩手机的学生也参与进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我们才有与学生积极互动的基础,才能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守好三尺讲台,在传授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要与时俱进,自觉添加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把课堂、把三尺讲台作为引领学生的主阵地,做一个合格引路人!培养学生反思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智者”,成为社会共识积极的维护者和建构者。